水处理技术支持
联系我们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昌宏路高原明珠国际五金机电城B7-5号
销售咨询:0871-63512423
技术咨询:0871-67016730(传真)
服务热线:137 0876 8226
             (谢绝推销电话)
网站:http://www.waterhq.cn
邮箱:kmwater@qq.com
邮编:650217
水处理技术支持

当前位置:首页 >> 水处理技术支持 >> 正文

超滤膜污堵的原因及危害与防控
发布者:皓泉水处理 发布日期:2025-10-28 浏览


超滤膜污堵的原因及危害与防控,超滤(UltrafiltrationUF)是一种以压力差为驱动力的膜分离技术,其膜孔径范围为 0.001-0.1μm,可有效截留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细菌、病毒及部分大分子有机物,而允许水分子、小分子溶质等透过。超滤工艺在市政供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占比已达68%,在工业废水回用领域的渗透率年均增长 12%。在实际运行中,超滤系统的稳定与否直接决定后续处理单元(如反渗透 RO 系统)的运行效率,而膜污堵是导致超滤系统性能衰减的首要因素。

 

一、超滤膜污堵的核心成因超滤膜污堵是污染物在膜表面沉积、膜孔内吸附或堵塞的过程,其形成与进水水质、运行参数、膜材质特性密切相关,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进水水质相关因素:

1. 进水温度过低:水温是影响膜运行阻力的关键参数。根据膜渗透理论,水的黏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导致水流过膜的阻力增大。当水温低于 10℃时,水黏度较 25℃时上升约 50%,直接造成膜通量下降,同时增加污染物在膜面停留的时间,加速污堵形成。

2. 进水 SDI 值超标:污染指数(Silt Density IndexSDI)是衡量水中悬浮物、胶体含量的核心指标,计算公式为:SDI = (1 - T1/T2) × 100 / 15其中,T1 为初始过滤 500mL 水的时间(s),T2 为过滤 15min 后再过滤 500mL 水的时间(s)。当进水 SDI 值超过 5 时(GB/T 19249-2018《反渗透水处理设备》要求超滤产水 SDI≤3),水中悬浮颗粒与胶体物质会快速在膜表面形成滤饼层,导致跨膜压差(TMP)急剧上升。某电厂水处理项目数据显示,当进水 SDI 4 升至 7 时,超滤膜 TMP 24h 内从 0.08MPa 升至 0.15MPa,污堵速率提升 87.5%

3. 微生物污染:原水中菌藻含量过高时,微生物会在膜表面繁殖并形成生物膜。生物膜不仅会直接堵塞膜孔,其代谢产物(如多糖、蛋白质)还会与水中其他污染物结合,形成更难清洗的复合污垢。

(二)运行参数失控因素1. 进水流量过载:超滤膜的产水能力存在临界通量(Jc),即当进水流量对应的膜面流速超过临界通量时,污染物在膜面的沉积速率会大于扩散速率,导致污堵加剧。根据错流过滤理论,临界通量与进水流量的关系为:Jc = k × v^n其中,k 为膜特性系数,v 为进水流量(m³/h),n 为流量影响指数(通常取 0.3-0.5)。

当进水流量超过设计值 120% 时,临界通量被突破,膜污堵周期会从正常的 30 天缩短至 10-15 天。某市政水厂案例显示,进水流量从 80m³/h 增至 100m³/h(超设计值 25%)后,超滤膜反洗频率从 8h / 次增加至 4h / 次,仍无法控制 TMP 上升。2. 进水压力异常升高:部分运营人员为追求短期产水量提升,会人为提高进水压力。但根据透膜压差公式 TMP = P - P - ΔP 管路(P 进为进水压力,P 产为产水压力,ΔP 管路为管路损失),进水压力升高会直接导致 TMP 增大。当 TMP 超过膜材质耐受极限(通常为 0.2MPa)时,膜孔会被压缩,同时污染物会被强行压入膜孔内部,形成不可逆污堵。

(三)膜过滤模式选择不当超滤膜的过滤模式分为死端过滤与错流过滤,不同模式的污堵风险差异显著,具体对比见表 1:过滤模式水流方向适用水质污堵风险运行特点死端过滤垂直于膜表面浊度<5NTU、悬浮物<10mg/L高(堵塞率>30%/ 月)截留物全部沉积膜面,需高频反洗错流过滤平行于膜表面浊度 5-50NTU、悬浮物 10-100mg/L低(堵塞率<10%/ 月)膜面形成剪切力,污染物悬浮当处理高浊度水质(如工业废水、汛期原水)时,若采用死端过滤模式,污堵发生率会比错流过滤高 3-5 倍。

 

二、超滤膜污堵对系统的连锁危害超滤膜污堵不仅影响自身运行,还会对后续处理单元(尤其是 RO 系统)造成不可逆损害,具体危害可分为三个层级:

(一)超滤系统自身性能衰减

1. 产水量持续下降:膜面滤饼层与膜孔堵塞会直接降低膜的渗透能力。根据膜通量公式 J = (TMP × A) / (μ × R)J 为膜通量,A 为膜面积,μ 为水黏度,R 为膜阻力),当膜阻力 R 因污堵增加 50% 时,膜通量 J 会下降 33%

2. 断丝现象加剧:膜丝污堵会导致局部 TMP 不均,再叠加反冲洗时的水力冲击,容易造成膜丝断裂。中空纤维膜元件通常包含 10000-15000 根膜丝,少量断丝(<5%)时水质变化不明显,但当断丝率超过 10% 时,产水浊度会从 0.1NTU 升至 0.5NTU 以上,微生物指标超标风险增加 80%

(二)RO 系统运行负荷激增

1. RO 膜污堵速率加快:超滤膜污堵会导致其产水 SDI 值升高,当 SDI5 时,RO 膜表面会快速形成沉积物。

2. RO 系统产水率骤降:RO 膜污堵会导致其透水量下降,同时增加系统运行压力。

(三)化学清洗残留的二次危害当超滤膜污堵严重时,需采用高浓度化学药剂(如 NaOHNaClO)进行浸泡清洗。若清洗后残留药剂(如 NaClO)未冲洗干净,会随产水进入 RO 系统。RO 膜对氧化剂极为敏感,当进水余氯超过 0.1mg/L 时,RO 膜的脱盐率会在 1 个月内从 99.5% 降至 98% 以下,且这种氧化损伤不可逆。

 

三、超滤膜污堵的基础防控措施针对上述成因与危害,需从运行控制与维护清洗两方面建立防控体系:

1. 进水预处理强化:在超滤系统前增设石英砂过滤、活性炭吸附或混凝沉淀单元,将进水 SDI 控制在 3 以下,水温维持在 15-25℃,微生物浓度控制在 10^4 CFU/mL 以下。

2. 运行参数优化:采用错流过滤模式(尤其高浊度水质),进水流量控制在设计值的 80%-110%TMP 稳定在 0.08-0.15MPa,避免超负荷运行。

3. 清洗维护规范:执行高频反冲 + 定期化学清洗制度,反冲洗频率为 20min-1h / 次,8h 以上进行 1 pH 调节清洗(低 pH 用柠檬酸,高 pH NaOH+NaClO),浸泡时间控制在 10-15min,清洗后需冲洗至产水 pH 稳定(6-8)。

4. 断丝检测与修复:每周采用气泡法检测膜丝完整性,发现断丝后立即用专用膜针” 封堵,当断丝率超过 10% 时,及时更换膜元件,避免水质恶化。超滤膜污堵的防控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从源头水质控制到末端维护全流程管理。

 

相关信息